汪曾祺编著的《忆昔(汪曾祺精选集)(精)》选入了汪曾祺记述故人往事的一些散文,大多是对家乡风土人情、对40年代昆明生活的记述,从容简朴的文字中蕴含着动人的真切深情。汪曾祺擅长于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随笔写来,仿佛是即兴偶感,但却能从中揭示真情与美。整部散文集中有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怡人景色,也有四合院内、小胡同中的京城韵致,带给我们的是汪曾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自然之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忆昔(汪曾祺精选集)(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汪曾祺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汪曾祺编著的《忆昔(汪曾祺精选集)(精)》选入了汪曾祺记述故人往事的一些散文,大多是对家乡风土人情、对40年代昆明生活的记述,从容简朴的文字中蕴含着动人的真切深情。汪曾祺擅长于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随笔写来,仿佛是即兴偶感,但却能从中揭示真情与美。整部散文集中有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怡人景色,也有四合院内、小胡同中的京城韵致,带给我们的是汪曾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自然之美。 内容推荐 汪曾祺编著的《忆昔(汪曾祺精选集)(精)》是一辑回忆性散文,包括家人、自己,遇见过、交往过的各色人物。这本散文集平淡自然,人物事迹似信手拈来,但读后却又让人感怀至深。像一江平静的春水,却处处透露着生意盎然。 目录 自报家门 我的家乡 我的家 花 园 我的祖父祖母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我的小学 我的初中 多年父子成兄弟 旧病杂忆 随遇而安 七十书怀 本命年和岁交春 《逝水》自序·我的世界 草巷口 三圣庵 阴 城 牌坊—故乡杂忆 道士二题 和 尚 风 景 看 画 文游台 他乡寄意 吴大和尚和七拳半 一个暑假 一辈古人 名优逸事 谭富英佚事 裘盛戎二三事 老 董 潘天寿的倔脾气 哲人其萎—悼端木蕻良同志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老舍先生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转业之谜 七载云烟 翠湖心影 跑警报 新校舍 西南联大中文系 观音寺 白马庙 蔡德惠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闻一多先生上课 金岳霖先生 唐立厂先生 晚翠园曲会 地质系同学 午门忆旧 钓鱼台 试读章节 京剧的角色出台,大都有一段相当长的独白。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历史,最近遇到什么事,他将要干什么,叫作“自报家门”。过去西方戏剧很少用这种办法。西方戏剧的第一幕往往是介绍人物,通过别人之口互相介绍出剧中人。这实在很费事。中国的“自报家门”省事得多。我采取这种办法,也是为了图省事,省得麻烦别人。 法国安妮·居里安女士打算翻译我的小说。她从波士顿要到另一个城市去,已经订好了飞机票。听说我要到波士顿,特意把机票退了,好跟我见一面。她谈了对我的小说的印象,谈得很聪明。有一点是别的评论家没有提过,我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她说我很多小说里都有水。《大淖记事》是这样。《受戒》写水虽不多,但充满了水的感觉。我想了想,真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江苏北部一个不大的城市——高邮。在运河的旁边。 运河西边,是高邮湖。城的地势低,据说运河的河底和城墙垛子一般高。我们小时候到运河堤上去玩,可以俯瞰堤下人家的屋顶。因此,常常闹水灾。县境内有很多河道。出城到乡镇,大都是坐船。农民几乎家家都有船。水不但于不自觉中成了我的一些小说的背景,并且也影响了我的小说的风格。水有时是汹涌澎湃的,但我们那里的水平常总是柔软的,平和的,静静地流着。 我是一九二〇年生的。三月五日。按阴历算,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中国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日,到现在还是这样。到了这天,家家吃“元宵”,南北皆然。沾了这个光,我每年的生日都不会忘记。 我的家庭是一个旧式的地主家庭。房屋、家具、习俗,都很旧。整所住宅,只有一处叫作“花厅”的三大间是明亮的,因为朝南的一溜大窗户是安玻璃的。其余的屋子的窗格上糊的都是白纸。一直到我读高中时,晚上有的屋里点的还是豆油灯。这在全城(除了乡下)大概找不出几家。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这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据说要八股文写得特别好,才能被选为“拔贡”。他有相当多的田产,大概有两三千亩,还开着两家药店,一家布店,但是生活却很俭省。他爱喝一点酒,酒菜不过是一个咸鸭蛋,而且一个咸鸭蛋能喝两顿酒。喝了酒有时就一个人在屋里大声背唐诗。他同时又是一个免费为人医治眼疾的眼科医生。我们家看眼科是祖传的。在孙辈里他比较喜欢我。他让我闻他的鼻烟。有一回我不停地打嗝,他忽然把我叫到跟前,问我他吩咐我做的事做好了没有。我想了半天,他吩咐过我做什么事呀?我使劲地想。他哈哈大笑:“嗝不打了吧!”他说这是治打嗝的最好办法。他教过我读《论语》,还教我写过初步的八股文,说如果在清朝,我完全可以中一个秀才(那年我才十三岁)。他赏给我一块紫色的端砚,好几本很名贵的原拓本字帖。一个封建家庭的祖父对于孙子的偏爱,也仅能表现到这个程度。 我的生母姓杨。杨家是本县的大族。在我三岁时,她就死去了。她得的是肺病,早就一个人住在一间偏屋里,和家人隔离了。她不让人把我抱去见她。因此我对她全无印象。我只能从她的遗像(据说画得很像)上知道她是什么样子,另外我从父亲的画室里翻出一摞她生前写的大楷,字写得很清秀。由此我知道我的母亲是读过书的。她嫁给我父亲后还能每天写一张大字,可见她还过着一种闺秀式的生活,不为柴米操心。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