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追求数量扩张的传统模式已不可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在新时代转变发展方式、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针对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一系列难题,徐忠著的《改革的改革(精)》围绕“改革的改革”这一主题,从新时代改革的背景和定位(改革之势)出发,明确问题导向、改革路径和基本原则(改革之道),结合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这五大思维方法(改革之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言(改革之策),求索中国改革再出发之路。 作者简介 徐 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研究员,《金融研究》杂志主编,孙冶方金融创新论文奖获得者(2015年),中国金融论坛(CFF)创始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稳定局和金融市场司长期从事金融研究、政策制定及金融改革工作,作为筹备组组长负责组建上海票据交易所。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世界发展》(Wor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改革之势 第一节 改革势在必行 过度刺激维持高增长的弊端 第二节 改革的改革 改革的几大“硬骨头” 第二章 改革之道 第一节 明确问题导向——推进新时代的改革 新时代发展目标 落实新发展理念 四大“道德风险” 高质量增长的关键 第二节 选择改革路径——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相结合 改革“改革方式” 增强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 第三节 确定基本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出清与深化改革 政府的战略定力 第三章 改革之法 第一节 用战略思维把全局 新时代的经济与金融 现代金融体系框架 新时代的金融稳定与发展 第二节 用创新思维促发展 推进数字普惠,迈向共同富裕 以科技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第三节 用辩证思维抓根本 有效去产能的关键 去杠杆的标本兼治之策 降杠杆并非利率越低越好 第四节 用法治思维求善治 房价上涨过快的宏观经济影响及应对 土地使用权续期的制度安排 “营改增”的执行情况与改进建议 第五节 用底线思维谋主动 金融乱象问题 金融安全问题 防范金融风险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第四章 改革之策 第一节 市场机制有效 债券市场发展的大障碍 债券市场的顶层设计和改革发展 以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发展 第二节 微观主体有活力 公司治理难题 “明股实债”与国有资本管理 第三节 宏观调控有度之一——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不能包打天下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宏观调控有度之二——大力推进公共财政改革 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 与地方财政关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市政债券支持城镇化融资 完善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 探索地方财政管理自治制度
导语 徐忠著的《改革的改革(精)》首先对“渐进式改革”的成效和近年来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反思,认为渐进式改革思路切合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实际情况,但是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需要有新目标、新思路、新措施;其次分析了新时代的改革具备的新条件、面临的新问题;再次,提出了新时代改革的重点,即要啃四个“硬骨头”,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处置僵尸企业和风险点的市场出清问题;最后,本书尖锐地指出,新时代的改革不能“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在属于“硬骨头”的重点改革领域要充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沿着已经明确的改革方向一以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