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谈莉,1972年生,安徽省巢湖市人。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巢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副教授,“古代汉语”课程负责人、“古代文学”省级教学团队成员。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唐代乐府诗声律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乐府诗声律与乐府新变”,并在《安徽大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有一种航程找不到彼岸(序) 第一章 诗乐的桥梁:乐府研究的声律视角 第一节 唐乐府诗声律与文献研究 一、诗歌声律与标点 二、诗歌声律与校勘 三、诗歌声律与诗作时代考证 第二节 唐乐府诗声律与音乐研究 一、唐乐府诗人的歌词意识和声律追求 二、同题乐府诗的声律特征与诗乐关系 第三节 唐乐府诗声律与文学研究 一、对乐府叙事艺术反戏剧化倾向的历史考察 二、乐府叙事诗反戏剧化倾向是声律追求与戏剧要求相冲突的表现 第二章 盛世的交响:唐代乐府诗的声律特征 第一节 唐代乐府诗声律因素分析 一、唐代乐府诗的字句形式 二、唐代乐府诗的用韵特点 三、唐代五/七言四/八句乐府诗的平仄 四、唐代五/七言八句乐府诗的对仗 第二节 唐代乐府诗的格律化倾向 一、从总体声律特征看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 二、从同题作品的合律程度看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 三、从代表作家的声律特征看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 第三节 唐乐府诗声律的复杂性 一、唐代乐府中的“以文为诗”现象 二、唐乐府作品“以文为诗”的特征 三、唐乐府部分作品“以文为诗”的原因 第三章 雅俗的和谐:唐乐府诗声律与诗歌语言的变迁 第一节 由俗而雅:乐府诗语言的发展趋势 一、赋到沧桑句便工:内容的拓展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声律的需求 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意的呼唤 第二节 雅中有俗:乐府诗作家的自觉追求 一、歌诗合为事而作:百姓的诉求 二、俯仰随人亦可怜:个性的张扬 三、一语天然万古新:白话的影响 第四章 生命的律动:唐乐府诗声律与诗歌意境的发展 第一节 唐代乐府诗的声律追求与婉约风格 一、唐乐府诗的生命意识与悲剧美 二、唐乐府诗的女性姿态与阴柔美 三、唐乐府诗的艺术追求与含蓄美 第二节 唐代乐府诗的声律追求与诗歌意象 一、意象内涵的多元性——以“柳”为例 二、意象情感的多样化——以“月”为例 三、意象情感的时代变迁——以“落花”为例 第五章 诗乐的离合:唐乐府诗声律与乐府诗体的演变 第一节 乐府的消解:从合乐到徒诗 一、借古题写新诗 二、为时事拟新题 第二节 乐府的转型:由诗到词 一、唐五代作品的双重属性——词体确立的过程也旋乐府演变的进程 二、词之为词在其律——“近代曲辞”是“词”的直接来源 三、乐府诗的“词化”——同题词作的声律差异体现出词律的演变 四、曲子词的“律化”——声律的追求显示出词体发展的历程 附录一 《乐府诗集》《全唐诗》所收唐代乐府诗一览表 附录二 《乐府诗集》《全唐诗》中唐五代乐府诗的句读差异 附录三 《乐府诗集》所收历代乐府叙事作品戏剧因素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唐乐府诗声律与乐府新变》为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乐府诗声律与乐府新变”的最终成果,作者谈莉以《乐府诗集》《全唐诗》收录的全部2405首唐代乐府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全面细致地分析唐代乐府诗的字句、用韵特点和五七言乐府诗的平仄合律程度、对仗使用情况,归纳唐代11类乐府诗的声律特征,考察乐府诗声律的发展演变,在此基础上以声律的视角探析唐代乐府诗的语言风格、诗歌意境以及乐府诗体的演变。本书既可为乐府研究者提供唐乐府诗声律研究专业成果,还能为唐代乐府诗的整理与校勘提供依据,在帮助读者借助声律特征解决阅读鉴赏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促进古汉语音韵的研究和诗词格律知识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