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国的细节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叶克飞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你可能知道,闻名世界的保时捷跑车,几乎都是手工生产的,你可能知道,德国的高速公路,即使起降波音客机也没问题,你可能还知道,在德国的每一间药店里,都有一位医术堪比主治医师的神秘人物…但你是否知道,为什么这些神奇的故事和细节,会发生在德国,而且只会发生在德国?这不是一部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日记,也不是一部充满噱头的西方探险史,这是一本充实而有趣的德国生活和社会细节实录,一部呈现德国笔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工业文明的惊艳之作、也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德国人命运之书、文化之书。它让我们看见真实的德国……
作者简介
叶克飞,专栏作家,《南方都市报》专栏、腾讯《大家》作者。著有《金庸政治学》、《残酷世界和爱的你》、《故人何寂寞》、《民国Style》。
目录
序 言 细节在时间的研磨中熠熠生辉
PART 1
城市公共意识来自悠久的文化积淀
自行车城,警察骑行完成公务
绿色花园:燃烧棒、阳光屋、电池住宅楼
从“桥屋”到“鸟屋”:宜居城市各有个性
雷根斯堡:大隐隐于市的城中小岛
老城都是清一色的旧式建筑
刷自己的房子也不能打乱调色板
很多城市以老电车为名片
德累斯顿古城:世上最大最难的“建筑拼图
在科隆,城市建筑不得高过教堂
被书店拥抱再拥抱的城市
公共图书馆方兴未艾
市民沉浸在书里,就像扑在满是啤酒香肠的酒窖里
大城小镇,随处可见的“May I help you ?
没有什么能阻挡德国人回家吃晚饭
让人又爱又恨的“守时原则
节俭不丢份:去边境理个发
高档私家车变成“自制皮卡”,实用最重要
体贴入微的女性专用停车位
德国人讲规矩,“车让人”有前提
自驾天堂靠的是健全的法规制度
为安全起见,汽车严禁使用防爆膜
地铁不检票,但没有人逃票
集合大数据和车联网概念的停车系统
立体停车场:巧用城市空间
所有的停车场,残障人停车最方便
时钟拨盘:可免两小时停车费
针对大学生的交通优惠暖心计划
PART 2
全社会对工业的敬畏,成就了“德国制造
奔驰汽车,不只是名牌,更是一种精神
为什么保时捷依然延续手工作坊形态
家族式企业:不忙着贷款,不资本运作
工业升级引发现代厨房革命
厨电设计:简约重于华丽
德国刀具工序有 40 多道
不为浮躁所动,慢工出细活
一只旅行箱却有 200 个零件
质检的精致主义:对泰迪熊“施酷刑
手工精制:德国制造的灵魂
痴迷才有精制和美感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
金属活字印刷:欧洲文明的发轫
“德国制造”的文具小把戏
小香肠也是按标准流程生产
黑森林蛋糕:原料严格挑选
PART 3
小政府,大社会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用押金管控塑料瓶、易拉罐回收
德国人盖房子,政府先要“三通一平
在弗莱堡老城区,步行 2 分钟就能坐上车
完善而成熟的雪灾预警和应对体系
德国式“各扫门前雪
薪火相传:“储蓄时间”义工项目
养小不养老,老了有贴补
养老院毗邻幼儿园,老人更开心,小孩更懂事
特别补贴政策,让换车变得容易
与食品价格低相关的是税收及补贴
拨打全国统一急诊医生电话,随时联系到值班医生
公交车用泄压方式,方便残障人通行
没有流浪狗的国家
养狗户:主人需要资格审查,狗狗还要“毕业证
PART 4
把细节当成生活,把生活过成细节
商业暗号藏在鹅卵石路上
橱窗之美,德国之简
周日是家庭日,商店我们不约
穿着透出骨子里的简约
啤酒屋迎客各显神通
转角遇到爱:物美价廉的 Aldi
DM :设计感赢得顾客的心
DENNS :“有机”的细分市场策略
Ernsting’s Family :母婴一站式购物
Rossmann :坐着收银界的代表
标准化供货流程中也会出现在地蔬菜
整洁的市场跟文明指标正相关
车流组成的集市,视觉效果超一流
胡桃夹子竟然最便宜
跳蚤市场与文艺从来没有互斥性
跟柏林一样有活力的跳蚤市场
拖拉机开进跳蚤市场
蓝天草地,生活情趣
酒店神器:24 小时自助入住机
诚信下的自由意志
“宰人”的旅游区,不存在
2000 多个隐形世界级品牌
驻店药师可以是家庭医生
PART 5
高速路设计上的科技和人性
公路可以满足波音 747 客机起降
哪里有人烟,路网就铺到哪里
AI 设定般的车速与“拉链”规则
“路权”概念约束交通强过红绿灯
车、道、人都达标,62% 的高速路段不限速
高速路上不见广告牌
平均每 14.7 公里就有一个休息区
看不见的收费站
服务区厕所收费小票有他用
厢式货车 + 锁:高速上的双重保险
低油价诱使荷兰人跨境加油
PART 6
大学教育:古老而开放,均衡而完善
注重公义包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
综合排名可以不高,专业排名必须超强
教学为重、科研其次,重社会责任、轻选拔
学术严格使毕业难度升级
政要、院士、诺奖获得者大学养成
海德堡大学:自由主义与学生监狱
弗莱堡大学:真理必叫你们获得自由
没有围墙束缚大学
序言
有一年晚冬,我在中欧地区自驾,其中一段行程是由
捷克城市拉贝河畔乌斯季前往德国迈森。这两座名不见经
传的小城,都让我想起了童年。
那天中午,因为赶时间的缘故,一向得坐下来好整以
暇地吃顿饭的我,选择在乌斯季城郊一条大街的面包店里
买了几个面包,准备一边开车一边填肚子。从面包店走出
来时,我抬头看了看马路对面,突感惊喜。只见一个个欧
式庭院一字排开,房子占地都不小,院落也活大,像极了
我儿时生活过的青岛—我的外公外婆就住在这样一条街上
,街上也是一个个欧式庭院,只是一栋楼里挤了七八户人
家。
那时我还没想到,下一站迈森会比乌斯季更像青岛。
在我走过的德国小城中,迈森与青岛相似度最高,只
是迈森没有海。从迈森老城的广场出发,一路沿坡步行,
兜兜转转,经过许多街巷和童话般的小楼,便可到达山顶
平台,著名的阿尔布菜希特城堡和大教堂都在这里。岩壁
之上,教堂背后,还有一个观景台从这里向下望去,可见
到易北河以及被它划为两半的迈森老城。
流经迈森的这一段易北河并不宽阔,河对岸是沿着小
山坡而建的各种民宅,清一色的红瓦斜顶,墙身颜色各异
,高低错落。若将眼前的易北河换成大海,活脱脱就是儿
时记忆中的青岛老城区。
那一刻,我才想到,从娃娃时代起,我就已经是个“
德国控”。我在青岛长大,直至13岁才跟着父母回到广东
老家。那时,青岛的核心区域是旧时德国人所建,遍布欧
式庭院,一栋栋老房子依坡而建,眺望大海。那时不知这
个城市的美,因为它是我眼中的全世界,没有对比,就没
有美丑之分。我只管背着小书包,在一个个院子里游荡,
爬墙爬树,捉虫打鸟。后来,我离开了那里,并开始想念
它,即使它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被拆得七零八落。也正因
为对青岛的想念,我喜欢上了建筑。当年德国人在青岛“
因地制宜”的建城思路,在我眼中是审美的最高范式。再
之后,便是对德国制造的推崇。
到了网络时代,德国成了一个被高度神话的国家,最
“经典”的谣言当属”青岛下水道里被油纸包包好的螺丝
”。这类显然是编造的故事,固然迎合了“德国制造靠谱
”的心理需求,但却呈现了一个并不真实的德国。
那么,真实的德国是怎样的?只有亲身接触,一次次
地接近才能有所感受,才能发现德国的细节。
我一向认为,自驾是出游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
西兰的最佳方式。首先,这些地方大多路网发达,即使是
孤零零地住在山顶,政府也会把沥青路铺到家门口,而且
道路状况好,交通设施齐备,这使得自驾快捷方便,免去
在火车、地铁和电车间不停转换的烦琐,大大节省了时间
。其次,因为时间被大量节省,行程计划的机动性将大大
增强。原先你可能为了避免“拖着行李看风景”的痛苦,
只能去一地住一地,行程十分机械,但自驾使你可以将车
子当成行李存放点,白天在不同城市和景点间穿梭,晚上
再进酒店住宿。自驾还能让你前往许多普通游客无法到达
的地方,是体验当地文化的最佳方式。比如隐藏山间的古
堡、火车未经的小镇、远远延伸到天际尽头的麦田,这些
都是自驾旅游者的专属风景,无论你跟团游还是非自驾背
包游,都很难体会。
而在欧洲大陆自驾,德国又是我心目中的最佳起点。
这首先与地理位置有关,德国地处中欧,向北走便是北欧
诸国,向西是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向南则是瑞士、意大
利和奥地利,并可由意大利或奥地利进入巴尔干半岛,向
东则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家,即使是前往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两国和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拉
脱维亚),也不过数百公里。更何况,德国还拥有法兰克
福和慕尼黑这两大国际空港,此外,柏林、汉诺威、汉堡
和杜塞尔多夫的空港也相当繁忙。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
行程需求选择合适的航班,下机后在机场提车,开启行程
。如果行程中有瑞士和奥地利,那么慕尼黑机场自然是个
好选择,若是想去法国,法兰克福机场也极为方便。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你计划了一个包含德国、瑞士和
奥地利的行程,那为何要选择慕尼黑机场,苏黎世机场不
也是欧洲最大空港之一吗?这就牵涉到租车问题,根据我
的经验,在欧洲大陆自驾,德国境内提车的性价比最高。
比它便宜的,车子性能不如它,选择也少;性能能与之相
比,选择也足够多的,价钱又往往高得多。就像德国位于
欧洲大陆中心的地缘位置一样,在租车领域,它也是一个
完美的平衡点。
更重要的是,一段旅途的初期往往会受时差影响,长
时间乘机的疲意需要时间消化,在德国驾车的顺畅与安全
,恰恰可以帮助你度过这个适应期。而恰恰是“在路上”
的种种感受,会让人真切感受到德国这个国家的特质:有
秩序、严谨、温文却又不乏幽默感。
这也是德国能够再次崛起,并成为今日欧洲中心的奥
秘。
也正因此,多年来我一次次将德国作为旅行的起点,
既有以德国为重点的行程,也有仅仅将之作为“提车点”
的行程。弯弯曲曲的国界和《申根协定》带来的便利,更
是让我时常在旅途中有意或无意地“回到”德国。比如有
一次,我从荷兰恩斯赫德前往小镇布尔坦赫,尽管起点与
终点都在荷兰,可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却屡屡在德荷
两国间穿插。有不少德国城市,便是在这样的旅途中与我
相遇,比如拥有亚琛大教堂的亚琛市,便是我由比利时前
往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途中特意停留之处。
就这样,我对德国细节的了解一点点加深。但我知道
,我依然只是个游客。幸运的是,我有着尚算敏锐的触觉
,能够在蜻蜓点水之中有所得,并写下这本小书。
从儿时眼里的青岛到现在看到的德国,细节在时间的
穿梭中熠熠生辉。德国的细节便在时间的魔鬼手上。
导语
本书从德国社会的各种细节里,见微知著,追溯细节背后的文化及透露的人文精神。书中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建筑、乡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生活细节。讲透德国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呈现了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核和社会风貌,帮读者快速了解德国的传统,阅读本书,可以对中德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更进一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表达。从细节处,读懂一个真实的德国。
精彩页
自行车城,警察骑行完成公务
2004年,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公园协会联合举办的“世界生活品质最高城市”评选中,德国明斯特市在20万到70万人口的城市中夺得金奖。该奖有5个参评标准:城市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和可持续发展,关于这5点,我在明斯特一一得见。
这座城市最古老也最动人的区域,当属大教堂广场。沿着它走向圣兰贝蒂教堂一带,便可见到一条石板路大街,两侧建筑的一层都是拱廊结构,因此人行道都在建筑之下,十分阴凉。在宽阔的石板路上,只能见到公交车偶尔经过,最常见的是自行车,许多人正在骑行,拱廊的每条柱子边几乎都停靠着自行车,露天的道路上也停放了不少。这让我想起当我经过明斯特大学时,教学楼边上也停满了自行车。
明斯特是德国有名的大学城,也是自行车城。明斯特大学始建于1631年,因缺少资金,在蹉陀150年后,才于1780年正式开始授课,为学校命名的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明斯特大学的规模在德国可排进前5位,当年的明斯特宫殿是今日大学内最显眼的建筑。
因为明斯特大学的存在,明斯特市内的年轻人十分之多,仅该校学生就占了总人口的1/6。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30万人口的城市居然拥有50万辆自行车,因此被称为“自行车之城”。据说警察都是骑自行车执行公务,火车站旁的自行车停车场也是德国最大的停车场,拥有3500个停车位。也正因为人们更多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所以老城区内并不允许汽车通行。
这座城市还有一条著名的林荫散步道,于1770年修建,环绕整个老城,长约4.5公里,两侧种满了菩提树。这条路上每年都会举办5次跳蛋市场,可惜我无缘得见。
充满朝气与动感的自行车,竟与古城的沧桑相得益彰,使得明斯特独具美感。这更让我深信,将明斯特作为旅途中的一站是何等正确。在我走过的数十个德国城市中,明斯特的宜居显而易见,足以排名前5。
绿色花园:燃烧棒、阳光屋、电池住宅楼
从斯图加特一带前往德西城市弗莱堡,接近目的地时,会经过一段蜿蜓山路。
那是一段很奇妙的体验,原本是艳阳高照的下午,不戴墨镜简直无法开车,可是突然间变得阴凉,天空仿似被两侧斜斜的高山所遮蔽,颇似黄昏。路边偶有民宅,就这样孤孤单单立于山路旁,连个围墙都没有。全程都静悄悄的,只有偶尔的风声和胎噪,那感觉就像在卡通片里误人仙境。山路盘旋,总让我觉得下一个转角能有奇遇。
后来我才知道,这段路就是传说中的黑森林。途中常可见小溪潺潺,有些在山间洼地穿流,有些沿山崖流淌,即使只是一瞥,也知其清澈。
没承想,进入弗莱堡市区后,仍然可以见到这样的小溪在城市内穿流。在这个保持着中世纪风貌,大街小巷多是石板路的老城里,人工水渠几乎无处不在。刚开始以为是污水渠,可后来看到孩子们在渠里嬉戏,才发现里面的水极为清澈,原来是如假包换的山泉水。 别小看这条遍布全城的水渠,它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见证了一座城市在环保和发展问题上的拉锯战。
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