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维波,男,四川西充人,1966年生,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重庆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研究所所长,城乡规划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重庆市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科委、广西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200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山地传统民居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已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的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山地传统民居统筹规划与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2013BAJ11B04)”。在《城市规划学刊》《中国园林》《地理研究》《华中建筑》《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佘篇;在科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山地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基于景观信息链视角》《渝东南山地传统民居文化的地域性》《重庆民居·传统聚落》《重庆民居·民居建筑》等专著5部,教材1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重庆市城市规划设计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城市规划“西部之光”大学生设计竞赛获三等奖1项。
本套书共分为《重庆民居·传统聚落》《重庆民居·民居建筑》上下两卷。上卷内容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源起与发展历史、选址与空间形态、古镇、古寨堡、传统村落;下卷内容包括民居建筑的地域特色、平面形制、屋顶造型、竖向空间、营造技术、装饰艺术。本套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重厌民居的多样性、多元性与地域性,充分展现了重庆民居之源远、之丰富、之绚丽。
本套书可供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历史与理论工作者,以及从事历史、文物、旅游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建筑院校师生学习参考;对于传统民居爱好者、旅行爱好者也是一套可读之书和鉴藏之物。
本书为上卷,由冯维波著。
冯维波著的上卷《重庆民居·传统聚落》共分6章:第1章自然与人文环境,分析了重庆市的区位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第2章源起与发展历史,按先秦、秦汉、蜀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大夏明清、近代等7个大的历史时期,对重庆城镇营造及民居建设的发展演变与特点进行了梳理;第3章选址与空间形态,以区位、防御、风水三位一体的原则作为传统聚落选址的首要原则,从地貌、平面以及竖向这三个角度诠释了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第4章古镇,重庆古镇众多,有历史文化名镇27个,其中包括市级26个,国家级18个(其中17个既是国家级又是市级),本章选取了20个典型古镇,对其选址与历史、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解读;第5章古寨堡,古寨堡的成因主要是与重庆历史上接连不断的战乱有关,形成了独特的选址布局、防御体系与空间形态等特征,本章以7个典型古寨堡(群)为例,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第6章传统村落,目前重庆市已有7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本章从村落类型、空间构成、生态环境、景观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16个传统村落,从选址与历史、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