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耕地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基于3150余个点位的调查和养分分析结果,对乐东黎族自治县耕地地力、耕地质量、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中低产田的地力和改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乐东黎族自治县耕地资源的本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利用措施。为各级农业科技工作者、各级农业决策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科学施肥,退耕还林还草,为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书对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及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目录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第一节 自然与农村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二、土地资源概况 三、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四、农村经济概况 第二节 农业生产概况 一、农业发展历史 二、农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耕地利用与保养 一、改造与利用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用养结合 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四、施肥与耕地养分演变 五、耕地保养管理回顾 第二章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第一节 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二、物质准备 三、技术准备 四、资料准备 第二节 室内预研究 一、确定采样点位 二、确定采样方法 三、确定调查内容 四、确定分析项目和方法 五、确定评价方法 六、确定技术路线 第三节 野外调查采样及质量控制 一、调查方法 二、调查项目 三、调查方法与内容质量控制 第四节 样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一、分析项目及方法 二、分析质量控制 第五节 耕地地力评价依据、方法及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依据 二、评价方法及流程 三、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第六节 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一、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的总体设计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三、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录入 四、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录入 五、数据的连接 六、耕地地力评价 第七节 划分中低产田类型 一、坡地梯改型 二、瘠薄培肥型 三、渍涝潜育型 四、干早灌溉型(含培肥型) 第三章 耕地土壤、立地条件与农田基础设施 第一节 耕地立地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成土母质 三、潜水埋深 四、坡度、坡向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 一、土壤分类原则、依据 二、土壤类型及面积 三、各类土壤概况 四、土壤分布规律 第三节 农田基础设施状况 第四章 耕地土壤属性 第一节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 一、有机质含量 二、全氮含量 三、有效磷含量 四、速效钾含量 五、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第二节 中量元素 一、有效钙含量 二、有效镁含量 第三节 微量元素 一、有效硫含量 二、有效锌含量 第四节 其他属性 一、土体构型 二、土壤质地 三、耕层厚度 四、土壤酸碱度 五、障碍层次 第五节 耕地土壤属性综述 一、有机质 二、全氮 三、碱解氮 四、有效磷 五、全钾 六、速效钾 七、有效钙 八、有效镁 九、有效硫 十、有效锌 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 第一节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一、耕地地力评价概括 二、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级方案 三、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果 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描述 一、一级地 二、二级地 三、三级地 四、四级地 五、五级地 第三节 评价结果与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 一、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 二、评价结果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 第六章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种植业结构概况 二、种植业的生产现状 三、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四、种植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六、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第二节 耕地质量评价与平衡施肥 一、概况 二、调查方法 三、分析结果和质量评价 四、目前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对策 第三节 耕地有效硫含量及分布特征 一、概况 二、调查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建议 第四节 耕地资源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耕地资源利用的改良状况 二、耕地土壤的改良情况 三、耕地改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耕地改良利用建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