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昌曙文集(技术哲学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陈昌曙先生为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致力于中国工程主义传统的技术哲学,是中国技术哲学“东北学派”的领军人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发表了几十篇探讨技术哲学问题的文章,专著《技术哲学引论》体现了其研究的理论特色和方法论特征,上述成果为工程传统的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绘制了清晰的学术图谱,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书选取以上成果,内容涉及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历史演进、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基本内容,技术的本质与要素,以及技术与科学、生产、产业、社会的关系等。
本书适合对技术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高校科学技术哲学和哲学系学生的参考书,对广大科技工程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也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总序
本卷简介
上部 相关论文
论科学与技术的差异
科学与技术的统一和差异
简论技术哲学的研究
从开展技术论的研究所想到的
关于新技术革命对策思想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技术论”?
试谈对“人工自然”的研究
技术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工具与机器的区别——兼谈技术论研究的意义
科学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论经验
论技术的源泉
技术实现的条件
当前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困扰
清理和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
关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自主性
技术发展与哲学研究
浅谈我国技术哲学的研究
立足矿业特点 加强矿山开发
科学技术观研究论纲
从哲学的观点看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产业研究论纲
科学技术哲学之我见
美国技术哲学文献简介
关于“技术是什么”的对话
保持技术哲学研究的生命力
也谈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兼与张华夏、张志林教授商谈
技术哲学基础研究的35个问题
把“技术”与“技术应用”区别开来——关于技术中性的论辩
开创哲学研究的新边疆——评《工程哲学引论》
关于技术哲学的五个问题
下部 技术哲学引论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应当从哲学的观点考察技术
一、技术中的哲学问题
二、哲学中的自然改造论
三、技术哲学与相邻学科
第二章 技术哲学的生成
一、技术哲学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哲学家的技术观
三、19世纪的技术哲学思想
四、现代的技术哲学
第三章 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一、人与自然的分化
二、自然界的人工化
三、人工自然的特点
四、人工自然的意义
第四章 创造人工自然的技术领域
一、人工自然创造的基础—采取
二、加工在人工自然创造中的主导作用
三、人工自然创造中的控制
四、创造人工自然的保障
第五章 技术及其系统
一、技术的定义问题
二、技术的要素
三、技术的系统结构
四、关于高技术
第六章 技术活动过程
一、技术的起源
二、由智能技术到现实技术的过渡
三、技术与生产
四、技术与工程
第七章 技术发展的特点
一、技术发育的自我增长
二、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
三、技术更新的渐进跃迁
四、技术演化的周期兴衰
第八章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一、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二、科学与技术的中介
三、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四、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
第九章 技术的社会作用
一、关于技术决定论
二、技术与经济
三、技术与社会生活
四、技术与政治
五、技术与文化
第十章 社会对技术发展的制约
一、关于技术的社会制约论
二、经济与技术
三、技术的国家干预
四、观念文化与技术
五、关于社会技术
第十一章 技术批判主义的启示
一、技术的两重性
二、社会视角批判
三、生态视角批判
第十二章 技术与未来
一、新的发展观
二、新的自然观
三、新的技术观
附录
附录1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谈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方向
附录2 科学普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附录3 研究历史,确定对策
后记
《陈昌曙文集》编后记
序言
陈昌曙教授是中国技术
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我国科技哲学领域的一代名
师。他在哲学道路上近半个
世纪的耕耘,始终跋涉于马
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
学领域,为我国当代哲学的
发展和技术哲学学科的创立
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
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影响
深远。
陈昌曙教授1932年7月7
日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
于苏州中学,同年考入东北
工学院(现东北大学),
1954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
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
开始了他的哲学学术生涯,
两年多的研修历程,也使他
的哲学才华逐渐展露。
1956年回到母校任教,从
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1961~1965年,他开始将
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与自然科
学相结合,研究自然科学方
法论问题,这为他日后的技
术哲学探索累积了丰厚的学
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他和千千万万个中国知识分
子一样,满怀热情地迎接科
学的春天,开始探索我国技
术哲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
20世纪80年代初,陈昌
曙教授对我国技术哲学独立
地位的思考日渐成熟。
1982年,他发表了《科学
与技术的统一和差异》一文
,明确提出了科学与技术划
界的思想,阐述了技术与科
学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
,从而奠定了技术哲学学科
在中国的独立地位。1986
年以后,他广泛深入地了解
了采矿、电子、化工、自控
等专业的特点,仔细考察了
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过程和
成果,认真探究了工程技术
人员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进一步深化了对工程技术
学科的认识,这些独创性的
研究都为我国技术哲学学科
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1992年,陈昌曙教授带
领的学术团队在技术哲学领
域斩获颇丰。在理论研究方
面,提出了人工自然理论、
科学与技术的差异、技术的
本质和技术体系的结构等新
观点和新理论,形成了技术
哲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在应
用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了东
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中的
哲学问题和社会学问题,以
及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中
的技术等应用问题。正是沿
着理论和应用两个方向,陈
昌曙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为
技术哲学学科构建了坚实的
支柱,并逐渐形成了技术哲
学研究的“东北学派”。
1980~2001年,陈昌曙
教授发表了60余篇文章探讨
技术哲学问题,内容涉及技
术哲学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
,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历
史演进、学科性质、学科体
系、基本内容,技术及其系
统、技术活动过程、技术发
展特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技术与工程的关系、技术
与产业的关系、技术与社会
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
问题。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
,他开创了具有工程传统的
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方向,在
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科创建之初,陈昌
曙教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
是要建立什么样的中国技术
哲学。由于多年以来深受马
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浸染,
他将中国的技术哲学定位于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
国工程技术实践为土壤的哲
学学科。当然,这种定位无
论就中国的学术环境,还是
从他的学术成长道路而言,
都是必然的。陈昌曙教授的
哲学道路就是从马克思主义
哲学开始的。1955~1957
年,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
础,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唯物
辩证法和认识论,在《哲学
研究》上发表了系列文章,
出版了两部著作。在之后的
研究中,他又以历史唯物主
义为基础,阐述了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对劳动价值、知
识价值和劳动分配关系的理
解,以及领导干部与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关系等问题。
自开展哲学研究以来,
陈昌曙教授对认识论问题极
为关注,并将认识论与自然
科学相结合,试图打开科学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黑箱”。
除“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
止所有研究工作以外,他从
未间断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其思想的火花可见于学术
生涯的各个时期。因此,科
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成
果,是陈昌曙教授技术哲学
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其技
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国际技术哲学的理
论成果,陈昌曙教授认为应
该用辩证的态度去认识。他
不赞成把国外的技术哲学或
技术论原原本本地搬到中国
来,把它抬高到不适当的高
度。一方面,西方技术哲学
和日本的技术论值得借鉴,
比如其包含的有益资料和合
理思想,有的还试图用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无
论是德国、美国的技术哲学
,还是日本的技术论,都处
在形成的过程中,对工程技
术界和学术理论界的影响都
不甚大,而且,国外的技术
哲学终究不是针对中国所面
临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观点方法上是需要
进行批判性分析的。他和远
德玉教授合著《技术选择论
》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批判
西方的“技术自主论”思想的
基础上,明确人与技术之间
的选择关系。在这部论著中
,两位先生一致认为:人虽
然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技术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对
技术有着广阔的选择天地,
在技术选择上也有自己的用
武之地。当然,他们也并没
有完全否定“技术自主论”,
也认为其中“包括合理的东
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