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最……最……最大的桃被他吃了……——令人尴尬的假客气
妈妈日记
7月1日 星期天 晴
周日的清晨,我第一次情愿地睁开眼睛——因为我实在是睡不着。
昨天,我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做了自己最拿手的水煮鱼。朋友吃得很尽兴,小天还不时地表演个节目,午餐的气氛分外活跃。然而,下午吃水果的时候,让我烦恼到现在的事便发生了。
水果是老公出差时从无锡带来的水蜜桃,皮薄汁多,逗引得人很有食欲。小天非常懂事,他从装水果的盘子里挑出了一个最大的水蜜桃,递给客人吃。那个朋友高兴地说:“你们家的小天真懂事。”于是,他接过了那只桃子。
谁知,朋友刚咬了一口就惹来了麻烦——一只听小天“哇——”地一声放声大哭,朋友被吓了一跳,我忙问:“怎么了,宝贝儿?”小天哽咽着说:“最……最……最大的桃被他吃了……”朋友好不尴尬,我也呆住了。
我经常教育小天要尊老爱幼,所以家里每次买回水果,小天都会把最大、最好的那个送到老公或我的面前,而我们却总说出各种不吃的理由,最后,那个水果总会又回到小天手中。每到这时,我和老公会一边快乐地看着小天吃水果,一边为自己的教育成果而得意。
然而这次,小天给朋友吃水果,朋友却没有推让,这让一贯到最后都能吃到最好的水果的小天急了,便发生了刚才的那一幕。
朋友当然不会跟小孩子计较,但这件事却让我陷入了深思,是不是我的教育在细节上没有做到位,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假客气?我该怎么做才对呢?
贴心建议
会假客气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孩子,他们已经懂得一种形式主义的谦让,这种谦让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部分大人的夸奖、赞美,但他们也有“碰壁”的时候,遇到不客气的大人,这种形式主义的谦让便不起作用了。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建议:
1.毫不犹豫地接受孩子的客气
在孩子对你“客气”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接受。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假客气现象的发生,还能让孩子明白,心口必须一致,待人必须真诚,假客气之类的招数是不管用的,彻底杜绝孩子的侥幸心理。
2.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接受了孩子的“客气”,就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了,那是他们应得的褒奖。对孩子美德的赞赏可以填补他们失去心爱之物的失落感,并且让他们体会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带给自己的心灵的快乐。
3.不妨引进竞争机制
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回忆起了自己童年的一件小事:“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锄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谁也不需要谦让,不需要客气,家长不妨引进竞争机制,让孩子与其他人竞争,凭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最好的东西,这是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精神的一种好方法。
NO.2 这事儿都怪你!——借口来了,责任心溜了
妈妈日记 7月3日 星期二 多云转中雨
今年刚一入夏就特别多雨,午睡前朦胧听见了雨声,醒后打开窗,雨停了,深深一呼吸,潮湿的空气便温润了体内的干燥。家里很安静,老公上班去了,放暑假的小天也去姑姑家玩耍了,做老师的我独自享受着自己幸福而又悠闲的长假。
今天这一整天都算过得不错,除了上午小天那个电话。
“妈妈,我想我不能回家吃午饭了,外面快下雨了,姑姑家的伞一把坏了,一把被姑夫拿走了,我又没有带伞……”小天在电话里说,“这事儿都怪你,干吗早晨不坚持让我带上伞,现在我只能等下过雨之后再回家了!”
我一时语塞,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放下电话后,我不禁自言自语:“这事儿怪我?”
回想起早晨,习惯看新闻的老公一起床就把电视打开了,“今天白天,多云转阴,局部地区有小到中雨,请市民出门注意携带雨具……”天气预报传进了我的耳朵。正想好好看看具体的天气情况,小天穿着睡衣,揉着眼睛跑进我们的卧室说:“妈妈,今天我想去姑姑家玩,可以吗?”
“好,现在你是放暑假嘛,想去就去吧!”我爽快地答应了,心里还偷偷一乐,你走了,我一个人在家多清静啊!
开车把小天送到姑姑家门口,他正准备进去,我忽然想起早晨的天气预报,于是赶紧拿出伞让小天带上,小天却笑道:“妈妈呀,外边阳光那么明媚,我又不拄拐杖,带什么伞呀,妈妈,再见……”说完便一溜烟地跑了。现在,小天居然把责任推卸、转嫁到我的头上!
我从教多年,深知那些习惯于寻找借口的孩子大都对生活以及学习缺乏突破的勇气,容易躲在自己越来越收缩的狭窄空间里,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来自我安慰。一会儿小天回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和他谈一谈,我必须让小天明白:找来许多“理由充分”的借口,企图掩饰自己的行为过失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过失开脱,转嫁到他人身上,其实是一种很糟糕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贴心建议
小天寻找借口,把没有伞、回不了家的责任归咎于妈妈没有坚持让他带雨伞,这显然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借口和责任心几乎是截然对立的。强烈的责任心意味着敢做敢当、坚韧、自信,而借口却像责任心这个气球内部的一根针,轻轻一扎,责任心就溜走了……
把孩子企图找借口的不良习惯扼杀在萌芽中,帮助孩子驱逐借口,建立责任心,让孩子更加阳光、积极地成长,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1.让孩子从主观上找原因
所有家长都明白:无论自己多么呵护孩子的成长,也无法保证孩子不会经历狂风暴雨和荆棘坎坷。然而在如何面对正在经受风雨挫折的孩子的问题上,不同的家长采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由此造就出了不同特质的孩子。
当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绊倒、摔哭时,那些说“全怪椅子,妈妈帮你打它,宝贝别哭了”的家长,便会在无形中帮助孩子养成“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的不良习惯。只有教会孩子从主观上找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得失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胜大任”的孩子,孩子才会在“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2.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
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去完成。这样能使孩子在选择与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确信自己有承担此责任的能力,增强其独立负责的精神。如此一来,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就不会总是怨天尤人,寻找借口搪塞了。 3.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前不久,一个10岁的男孩儿趁家人午休时在自家院里玩火,不小心将带火的干柴甩落在了柴垛上,尽管当时只是微风,但还是大大助长了火势。孩子怕父母的责骂而自己动手救火,当火势不能控制时,男孩仍然犹豫不决,最后他还是没有勇气叫醒父母来救火,而是一跑了之。结果,正在熟睡的父母葬身火海,邻里也受其牵连。如此惨剧就是因为男孩子害怕承担责任而酿成的。
孩子失去了父母,殃及了邻里的财产。懦弱就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毁灭了他的人生。这就是一个人在“失误”面前寻找借口、不敢承担责任的后果。明智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行为过失,并承担责任。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