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孩子性别确定的时候,即便他对此一无所知,可是周嗣的环境已经为他的性别贴上了独特的“标签”,人们也习惯按照不同性别的社会期望来塑造他。这些性别暗示,从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在陪伴着他:
在医院的婴儿室里,在男婴的床头贴着蓝色的标签,在女婴的床头
则贴着红色的标签。
如果男孩哭了,家长就会告诉他:女孩子才会哭泣,男孩则是“有
泪不轻弹”。
女孩得到的玩具是芭比娃娃、毛绒玩具,而男孩的玩具通常是变形
金刚或是运动器械。
在家长、老师与儿童的互动中,我们需要儿童按照他们的性别角色的期望来行动,而且渐渐地将这种鼓励变成强制,我们习惯对“守规矩’’的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违规”的儿童给予惩罚和批评,这样就更加强化了性别角色的模式。
在这种教育氛围中,孩子们把世界分为男人和女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些性别定式,这是一种性别单一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过于强调性别,讲求性别身份及性别气质的认同,反而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们都了解男女之间天生的性别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引发的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我们已经能够很肯定地认为: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性别不应该被忽略。
在很多人看来,性别教育就是性知识教育,即把“性”“别”分开来。例如,教育孩子们了解男女生理结构如何之不同,月经初潮和遗精是怎么回事,教导男孩和女孩各自应恪守怎样的性规范,等等。
实际上,这种关于性别教育的观点是片面的。性别教育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性知识传授,还包括心理发育问题,更涵盖了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向我们的下一代传授社会文化所认可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使孩子身心发展正常健康,为他(她)在将来的生活、婚姻中幸福长久,并在社会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做准备。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性别意识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性别意识,在3岁以后开始朦胧地对性别这个概念有点感觉,开始感觉到自己和有些小朋友(也就是异性)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时的家长就应该开始着手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从着装、行为等方面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帮助他们形成心理性别。
有些家长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的衣着和玩具异性化,比如有的家长就会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就很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有的孩子会喜欢用相反的性别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认同困难,当他们走进集体生活中的时候,会感到孤立和茫然无所适从,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性别特质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种延伸。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各有其特点,即使是同性孩子,也各有不同;因此,如果单纯只是因“性别”施教,可能会限制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根据不同性别的不同生理和心理,有所侧重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进行不同的训练。从性别平等愿望出发,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及努力方向,是性别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最后,我们还要提醒的就是,在尊重他们各自不同特质的同时,也不能把男女彻底分化,认为世界只能分为男女两部分,而造成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P2-3
家长们总有这样的常识:男孩一般比女孩更淘气些。而女孩会比男孩显得更加乖巧。女孩善于表达自己,而男孩的逻辑能力更强……种种迹象表明,男孩与女孩天生具有差异,有的甚至是天壤之别。
家长们并不否定这样的差异,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有意识地针对孩子的这些差别进行区别教养。男孩与女孩,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各有不同,优势和劣势各有不同,将来走向社会,他们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也有所不同。怎样教育孩子,才能够实现优势的最大化,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冷静考虑的问题。
面对男孩和女孩,我们如果采用同样的思路来教导,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社会在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在进步,最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最终将以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目标,教育更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了,越来越多的家教专家也开始讨论分类教养的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这是家教理论迈出的伟大一步。值得庆贺。
这本书就是对这种区别教养的深入探讨,同时也为家长们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
本书在开篇详细地介绍了男孩与女孩的差异、区别教养的必要性,以及区别教养的成功范例。男孩与女孩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说生理、情商、智商、行动力、责任感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阅读本书,家长们会更加容易了解这种差别教养的合理性。
本书还通过大篇幅的文字,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简单地说可以这样理解:男孩一生的关键词是“奋斗”,如果从小过于娇惯,就会使他们缺乏生存意识,对将来的成长不利。而女孩,则不需要太多的艰难磨练,她们的成长需要高雅的环境与健康的生活观。
最后,本书还详细说明了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穷”养男孩,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富”养女孩,注重实用性,方便家长的操作。可以这样讲,一书在手,教育孩子不用再发愁了。
当然,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不能以一概全。我们努力寻找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最终都是希望得到最为完美的结果。而对于男孩女孩进行区别教养,是对于传统教育提出的一个改进意见,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这种差异。事半功倍地找准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重点。 最后,希望本书能够给予家长们更多的启示,能帮助家长们找准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模式。
凡禹和田田编著的《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在开篇详细地介绍了男孩与女孩的差异、区别教养的必要性,以及区别教养的成功范例。男孩与女孩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说生理、情商、智商、行动力、责任感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阅读本书,家长们会更加容易了解这种差别教养的合理性。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还通过大篇幅的文字,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简单地说可以这样理解:男孩一生的关键词是“奋斗”,如果从小过于娇惯,就会使他们缺乏生存意识,对将来的成长不利。而女孩,则不需要太多的艰难磨练,她们的成长需要高雅的环境与健康的生活观。
面对男孩和女孩,我们如果采用同样的思路来教导,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社会在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在进步,最科学的教育方法是什么,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最终将以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为目标,教育更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了,越来越多的家教专家也开始讨论分类教养的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法,这是家教理论迈出的伟大一步。值得庆贺。
凡禹和田田编著的《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就是对这种区别教养的深入探讨,同时也为家长们的具体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