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周燕、东宁著的《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再现了他的人生经历中许多细节和生活趣事,弘扬了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燕//东宁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孙继先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周燕、东宁著的《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再现了他的人生经历中许多细节和生活趣事,弘扬了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 内容推荐 周燕、东宁著的《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讲述了孙继先是一个出生在山东曹州黄河故道的苦孩子,为谋生路,出逃从军。穿越二十余年的炮火硝烟,他从参加宁都起义的二等兵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中将。 在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作为红军先遣团的营长,在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率领由17名勇士组成的渡河奋勇队,乘一条小船,分两批,冒着枪林弹雨,成功渡河,为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打开一条通道。 他身怀武功,在抗日前线和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却没有负过伤,是少有的福将。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他临危受命,组建导弹试验部队,在戈壁荒滩上创建中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当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航天城,并担任首任司令员。他率领开创者们以“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豪迈气概,向国防现代化进军,用坚实的足迹书写了铭记史册的人生。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曹州小拳手 1.生在黄河故道的苦孩子 2.为民除害的黑脸小霸王 3.离家出走,去看看外边的世界 4.拜师习武,铭记雪耻中华 第二章 宁都新生 1.为谋生,三次出逃去从军 2.第26路军工兵营长的贴身卫士 3.参加宁都暴动,踏上光明之路, 4.当红军就要当“老红军” 第三章 在中央苏区 1.光荣入党,担任区队长 2.以罗炳辉军长为榜样 3.虎虎生威的红2师中的一员 4.红军大学校的第一期学员 5.执教少共国际师大刀队, 第四章 雄关漫道 1.奉调红1团,踏上漫漫长征路 2.突破乌江天险,迎来遵义曙光 3.只要毛主席指挥,红军肯定打胜仗! 4.十八勇士大渡河上逞英豪 5.北上陕甘——穿越死亡之地 第五章 在津浦支队 1.随八路军第129师抗日出征 2.津浦线上的铁道游击队 3.挥戈冀鲁边,重振鲁西北 4.接应第115师师部挺进山东敌后 第六章 战斗在山东敌后 1.孙祖战斗算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2.革命伴侣刘祝勇 3.接应东北军百十一师起义 4.感念罗荣桓政委的教诲 5.在葛庄打一场人民战争 6.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七章 驰骋中原,鏖战淮海 1.大反攻,连续参加重大战役 2.调任华野3纵代司令,指挥攻打洛阳城 3.攻克开封,笑看蒋介石空中督战 4.围攻济南,智促吴化文成功起义 5.战淮海,华野3纵练就十八般武艺 第八章 第22军军长 1.过大江,第22军将士急得嗷嗷叫 2.追穷寇,直逼蒋贼老巢 3.“陆上猛虎”速变“海上蛟龙” 4.首战大榭岛,第22军兵贵神速 5.在敌机大轰炸中痛失爱女 6.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勇夺金塘岛 7.誓把五星红旗插上定海城 下篇 第九章 走进最高军事学府 1.“迟到”的战史教授会副主任 2.以现身说法团结“旧军官教员” 3.在教授会工作也可以大有作为 4.刘伯承鼓励他走上三尺讲台 第十章 当好系主任 1.向杨勇“泄题”,也对也不对 2.“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 3.掌握“金钥匙”,攥紧“路单子” 4.从宁暴士卒到开国中将 第十一章 第53颗将星 1.给老团长杨得志当助手 2.战役系的第53颗将星 3.“我们学院有没有教条主义?”他如是回答 4.荣幸地与将军系学员一起“毕业” 第十二章 中央军委的“军令状” 1.中央军委急召孙继先回国,去于“大买卖” 2.听说去搞“导弹”,他仿佛坠人云雾中 3.苏联专家已各就其位,彭德怀断然换将 4.聂荣臻向爱将孙继先交“底儿” 第十三章 选勘戈壁滩 1.基地选址,孙继先与苏联专家叫板 2.盖杜柯夫瞎指挥,引来一场场虚惊 3.瀚海戈壁,过海“八仙”各显神通 4.15比3,戈壁滩上的“天方夜谭” 第十四章 “杂牌军”司令员 1.志愿军第20兵团在北京失踪之谜 2.招兵买马,“光杆司令”跃升“三军统帅” 3.左家庄12号——“杂牌军”的大本营 4.厉兵秣马,北京城外磨砺长剑 5.保守秘密,九分九不行,非十分不可 第十五章 旗开得胜 1.毛泽东风趣地向他传授当好司令员的“诀窍” 2.周恩来给予他两大“特权” 3.我地空导弹营一举击落美蒋高空侦察机 4.“东风基地”,一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响亮代号 第十六章 感谢苏联老大哥 1.抓紧学技术,抢在时间的前边 2.安排好苏联专家的生活,不仅是吃西餐 3.严师出高徒,各项技术力求精益求精 4.两位专家组长突然回国的警示 第十七章 箭在弦上 1.卡脖子的液氧助燃剂 2.“老大哥”撕毁合同,甩手走了 3.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能顶得住! 第十八章 利箭腾空 1.P-2导弹发射成功,孙司令员却没有笑脸 2.备受关注的国产1059仿制导弹: 3.林彪视察东风基地,未曾公开的事情 4.三箭连发,打造不惧威胁的“打狗棍” 第十九章 为东风航天城奠基 1.与共和国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日子 2.向戈壁滩要粮,要水,要绿色 3.请航天泰斗为“东风”官兵“充电” 4.东风少年的琅琅读书声 5.告别“东风”的最后一个军礼 第二十章 淡泊致远 1.赋闲在家的“逍遥派” 2.在北京232厂“蹲点”当工人 3.挂帅济南军区体工大队 4.挥之不去的战友情 5.陪孙胡子登顶泰山,缅怀宁暴英烈 第二十一章 55年的心结 1.《大渡河畔英雄多》被编入全国初中语文课本 2.有关“十七勇士”和“十八勇士”的争定 3.大渡河的勇士们,你的英灵在哪里? 4杨得志言辞凿凿:应该是“十八勇士”! 后记 孙继先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斗鹌鹑一定是在早晨举行。双方主人把自己的鹌鹑放在藤条编织的长形笸箩里,用一根草棒逗它们,等到鹌鹑发怒后,便撕咬起来。小黑很会调训鹌鹑,半饥半饱的鹌鹑既会争夺谷子,又有斗性。三五个回合下来,小黑的鹌鹑往往获胜。村里的小伙伴们都很佩服他。 小黑的姥姥家在距嘴尖刘庄只有10里路的谢集。到了冬天农闲,少年小黑很喜欢去姥姥家居住。他的三舅做着短途贩盐的小生意,他曾跟着三舅运盐的小车,下商丘,去济宁,跑毫州,沿途经过许多地方,既开眼界,又长见识。在姥姥家,他还可以跟姨妈学做馒头,枣糕等吃食。春节前,家里蒸馍的活计很忙,小黑常常头顶装馍的笸箩外出送货,不仅经常吃到香喷喷的白面馍,姨妈还常给他点零花钱。 孙家祖辈也是习武之人。最吸引小黑的还是嘴尖刘庄的练武场。他最喜欢昕老人们讲吴起用兵、黄巢起义、梁山好汉等兵家故事和武侠传说。9岁那年,他便跟表哥刘道程学武术。刘道程比小黑大十几岁,是本村的习武高手。表哥见小黑很有灵性,就一招一式认真地指点他。回到家,小黑废寝忘食,还要来一阵横躺竖卧、拳打脚踢。 每天晚饭后,村头的场院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大人们刀枪棍棒舞过一阵后,在场边稍息。“小猴子”们便蜂拥而上,下腰劈叉的,翻跟斗的,打旋子的……让人眼花缭乱!热闹一阵后,小伙伴儿们便拍起手,齐声吆喝:“小黑来一个!”“小黑来一个!”小黑一阵风似的跑上场,先是一个亮相,接着身手矫健来一串形象拳,什么八面威风、回头望月、隔山打牛、螳螂扑蝉、青龙探爪、排山倒海……迎来全场一片喝彩。 小黑虽家境贫寒,但为人豪爽仗义,爱打抱不平,他又练拳习武,身手不凡,在小伙伴中很有威信,是远近闻名的黑脸小霸王。每当庄里的孩子们打架,大家常常请他当“判官”。 嘴尖刘庄邻村有个外号叫“曾扒皮”的大户,家有百亩良田,十分霸道,没人敢惹。一天,曾家小少爷带着几个富家子弟到黄河滩闲逛,正碰上小黑的弟弟志先在那里割草。一伙人围了上来,硬说小志先割了他家地里的豆子,你推我搡地欺负小志先。小志先斗不过他们,委屈地直哭。正好,小黑干活收工,路过这里。见此情景,他那黑亮的小脸憋得铁青,冲上前去与小少爷一伙讲理。几个富家子弟竞大打出手。小黑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几个小崽子吓得跪地求饶,没想到遇上了黑脸小霸王。 转眼间,小黑13岁了。孙占河的家境也渐渐好起来。有徐氏当家,有晋氏烧火做饭,喂鸡养猪,孙占河除了种地,也开始做起了小买卖,把家里多余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卖。手里有了积蓄,他家还盖了7间新的土坯房。 孰料,孙占河家相安无事的平静生活,竟被一次意外的“碰撞”打破。 春节过后,奶奶徐氏到外乡走亲戚,要在外边住几天。趁婆婆不在家,晋氏捧出私密的木匣子,摆弄起为女儿们积攒的私房钱。不想,小黑突然回家,来找他练武的家什。晋氏猛地一惊,怀里的木匣子滑落到地上,银元、铜钱撒了一地。 一看天机泄露,积蓄在晋氏内心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她抓住小黑的衣领,声音颤抖着说:“你要把这件事说出去,我就把咱家的房子点着,让全家人都烧死!” 然而,13岁的小黑很难懂得继母复杂的心事,对继母的恶言恶语半信半疑,但他坚守信义,不由自主地向继母点点头,沮丧地走出家门。 夜幕降临,家家冒起炊烟,点起昏暗的煤油灯,饥肠辘辘的小黑还在外边游荡。上哪儿去呢?无意中,他来到村南的一片坟地,百无聊赖地坐在摆放祭品的石桌旁歇脚。 P8-9 序言 不久前,孙继先将军的儿子东宁找我,请我为《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一书作序。开始,我有些犹豫,孙继先将军和我父亲聂荣臻元帅是一代人,同是我们的前辈,晚辈给长辈的传记作序不合适呀。经东宁一番恳请,又一想,老一代人大多作古,我们这一代也都年逾古稀,更何况孙继先将军从红军时代起,到创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都在父亲的麾下战斗和工作,立下不少战功,创造了不少奇迹,为建立新中国和发展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他又与父亲一起长眠在东风烈士陵园,为了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国防科技事业的工作者,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承担这个义务,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 孙继先将军是一位人生经历十分丰富、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军。 他是一个出生在山东曹州黄河故道的苦孩子,幼年丧母,从小拜师习武,为谋生路,出逃从军,被招入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第73师新兵营,入伍半年,即随部队去江西“围剿”红军。他还不曾上战场,第26路军17000官兵即在中共地下特支和共产党员赵博生等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宁都暴动,从此,他踏上光明之路。 来到中央苏区的所见所闻,红军和国民党军队的鲜明对比,在孙继先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特别是长官与士兵亲密无间,红军与人民群众亲如鱼水,使他对老红军部队的羡慕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当红军就要当“老红军”,这是孙继先参加红军后最强烈的愿望。他积极报名参加老红军部队。这一重要抉择,成为孙继先日后人生经历的关键一步。 在中央苏区,红军首长看重孙继先这个好苗子,着力培养他,他的军政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红军长征前,红l军团林、聂二首长将他调到红军先遣队,担任红1军团红1师红1团1营营长。在漫漫长征路上,他一路冲锋陷阵。1935年5月,红军通过彝族区后,向大渡河挺进。当时红军的处境非常险恶,蒋介石幻想,有他的几十万大军前后夹击,红军将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在安顺场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亲自向突击营营长孙继先交代渡河任务,并在河边目送孙继先指挥、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的成功为红军突破敌人封锁杀出了一条血路。被蒋介石视为插翅难越的大渡河防线上,出现了一个缺口,中央红军继续北上终于有了一条通道。 全面抗战爆发后,孙继先离开红1军团老部队,作为骨干随八路军第129师出征抗战前线。他率领的津浦支队是第一个进入平原地区进行游击作战的八路军正规部队。挥戈冀鲁边,重振鲁西北,护送八路军第115师师部挺进山东敌后,接应东北军百十一师起义,孙祖战斗、葛庄歼灭战……敌后游击战,他打得有声有色。 在解放战争中,他调任华野3纵代司令,是攻打洛阳、再克开封的一线指挥员。围攻济南,他威逼、智促敌军长吴化文成功起义;战淮海,他率3纵长途奔袭,与敌人“兜圈子”,出色完成了牵制、阻击、截击、攻坚等多项战斗任务。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角声中,他率领解放军第22军过大江,追穷寇,跨海东征,把五星红旗插遍舟山群岛。 研制“两弹一星”,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战争威胁,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公然对我国进行核威胁。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打破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使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于1955年1月、1956年3月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从此,研制“两弹”工程拉开序幕。 研制“两弹”,除了建立研制机构,还要建立大型训练基地,基地需要装备大量技术复杂、精密度极高的仪器设备。由于导弹试验的特殊要求,训练基地又必须建在人烟稀少的大漠戈壁地带,因此,建设训练基地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艰巨的任务。选择什么样的部队建设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选择什么人担任基地的领导人?中央军委对组建这支队伍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央军委将孙继先从朝鲜急召回国,并以志愿军第20兵团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聂荣臻元帅是中央军委指定的导弹、核试验靶场建设的总负责人。他亲自向孙继先明确交代任务。 1958年3月,在陈士榘司令员率领6万工程部队开始导弹试验靶场建设的同时,导弹训练基地组织机构的筹建工作也随之展开。同年10月,孙继先率领从朝鲜战场回国的志愿军第20兵团机关、部分直属部队以及从全国、全军抽调的精兵强将,开始组建导弹试验部队,并提出“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口号,展示了开创者们向国防现代化进军,不畏一切艰难困苦的豪迈气概。东风导弹训练基地由此诞生,一部承载着中国航天命运的史册也从这里拉开序幕。 孙继先遵照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率领基地官兵排除万难,抢时间,学技术,导弹试验发射的各项技能力求精益求精。在赫鲁晓夫集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十几天后,东风基地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苏制P-2近程导弹,紧接着国产1059仿制导弹三箭连发获得成功。 第一枚国产1059导弹发射那天,聂荣臻元帅亲临东风基地主持发射盛典。当看到导弹驾着烈焰腾空而起,按照预定轨迹飞行,最后准确击中目标时,聂帅激动地说:“今天,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期待着中国的尖端武器早日成功,只有这样,中国人的手里才能有一根不惧威胁的“打狗棍”。 在共和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最艰难的日子里,“两弹”是上马还是下马,中央领导层曾出现激烈的争论。在孙继先的带领下,基地广大官兵不气馁,不等待,执着地为东风航天城奠基:向戈壁滩要粮,要水,要绿色;请航天泰斗为“东风”官兵“充电”;把苏联专家秘密留下的宝贵资料和官兵们听课、见学时记录的一张张碎纸片,集中起来编辑成教材……孙继先不愧是我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当年的酒泉导弹训练基地已成为雄伟的东风航天城,成为与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齐名的世界三大发射场之一。中国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空间站“天宫一号”……都从这里发射升空。东风基地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 2014年5月,适逢聂荣臻元帅诞辰115周年、逝世22周年,我和东风基地几位开拓者的后人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时,曾对小弟东宁和同行的同志们说:“让我们的父亲静静安息在这里,仰望天空,看着发射塔,祝愿每一次发射成功,看到祖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新成就,看到老一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传承,看到强军梦和中国梦在放飞,他们在九泉之下会感到欣慰。” 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后记 《从大渡河勇士到导弹司令:开国中将孙继先》一书是由传记作家周燕和孙继先的次子孙东宁合作,由周燕执笔完成。 孙继先将军人生经历丰富,自宁都暴动参加红军后,他一路英勇善战,经历了许多重要战事,长征中参加红军先遣团,挑选并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抗日战争中,他带领八路军正规游击支队率先深入平原地区进行游击战……在创建我国第一个导弹训练基地时,军委首长异口同声,决定由他出任基地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一生有许多传奇的战斗和工作经历,但他战斗和工作岗位调动频繁,本人留下的文字资料不多。 这里首先要提及的是孙继先的长子孙东生为搜集父亲的人生史料,做了不少先期工作,他亲临大渡河、山东抗日根据地、东风航天基地等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整理了一些粗线条的文字资料。不幸的是2008年他因心脏病去世。 对于孙继先大量人生史料的搜集、挖掘、考证、整理工作,我们是从2010年才开始的。为厘清其中重要的历史结点,我们曾到长征路上的大渡河、俄界、腊子口、哈达铺,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淮海战役战场、舟山群岛、东风基地等孙继先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谷虹、刘理祥、闫伍福、吕诚华、王保臣、朱永良、徐军、任可、刘志远、赵华、周守彪等孙继先的老战友和身边工作人员。 在长达数年积累资料和写作过程中,我们有幸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原解放军总政档案馆、原济南军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得到党史、军史专家李海文、董保存,以及刘克仁、于本城、杨春长、李东江、聂少勇等人的热情指点和帮助。我们还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刘蒙、杨建华、杨小平、陈人康、李卫雨、梁凯兵、霍玲、罗小明、林城、肖凯源、孙雯蕾、孙铮铮、王斌、丁宁虹、来新时、栗克悟、李联琮、乔巍向、杨林娜、郭梅、郭军宁、符凤鸣、唐宁等人的热情帮助和支持,有的提供父辈的回忆录和珍贵历史资料,通过和大家一起回忆、探讨,我们了解到孙继先人生经历中许多细节和生活趣事,对丰富写作思路帮助很大。孙继先的女儿孙东红、孙东旭、孙璐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周燕东宁 2016.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