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匠的一天
这一天,在特里怀特的生命中,可算是比较快乐的一天,但也不能说是最快乐的。怀特天生就不是快乐的人。他生性小心谨慎,做事昧良心,而且贪得无厌,一有利益一定抓住不放。他最近弄到个情妇,这情妇年轻得可以做他的女儿,至于容貌嘛,说得上美丽可爱,起码够吸引一串儿男士。
怀特长得并不英俊,应该说离英俊还很远。他削肩缩腮,厚厚的镜片后面,那双眼睛总是湿漉漉的,一张没有血色的嘴很少微笑,如果有的话,也是狡猾的笑。对于这张脸,有位顾客曾经说过:“没人会相信他多久,而那张脸本身也不相信任何人。”
因此,怀特之所以能够占有雷切尔,不是因为他的外貌,而是因为他的钞票。
这天早晨,想到万能的钱时,怀特狡猾地笑了。想到多年来秘密积攒下来的钱,他的笑又变得古怪了。
表面上,怀特是个锁匠。当然,他还做些别的事——一些合法的事——诸如出租房屋、买卖股票、放高利贷等。他的这份家当都是当锁匠挣来的。他从年轻时起,一直到现在53岁,一直守着这份老本行。
他在高街上有个小小的门面,右边是家破落的小店,经营油漆和壁纸,左边是家生意不怎么兴隆的熟肉店。这儿是城中一个没落地区,像挂在锁匠店肮脏门帘上的招牌一样饱经风霜。那招牌是三十一年前创业时做的,一直沿用至今。整个城市,只有五家锁店登上电话簿,怀特是其中之一。所以,虽然店铺的地理位置不好,却有固定的老主顾。
这天上午7点,他像往常一样,腋下夹着报纸,来到他的店铺。他推开前门走进店里,随手又锁上门,来到后面阴暗的小办公室里,打开落地灯,灯光从圆球形白色灯泡里射出来,照出一张有爪形脚的圆桌和两把配套的、摇摇欲坠的椅子。椅子上铺着深色漆皮垫子,从一个破洞里露出塞在里面的草。这些东西下面,是块沾满咖啡和食物的破地毯。特里怀特把帽子和报纸放在桌上,走到一个小水槽前,取出一只搪瓷盘子和一个塑料杯,在水龙头下洗干净,然后接了一锅水放在电炉上。他打开电炉后,回到桌边,在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上小心地坐下。几分钟内,他就可以冲咖啡喝了。正当他要打开报纸时,前面传来敲门声。
特里叹了口气,走到前面。外面站着一位年轻人,只有头部露在挂了半截的门帘上。
特里没开门。他开门的时间是8点整。他对着外面的人耸耸肩,指指墙上的钟。年轻人似乎很着急,拼命地推门。
特里又耸耸肩,转身就走。年轻人开始使劲敲打玻璃。
这时候,任何店主也许都会打电话叫警察,但是,特里从来不叫警察。他站了几秒钟,听着窗户上的声音,转身朝门口走去。
“什么事不能等到8点啊?”开门后,他冷冷地问。
“我有急事,老人家。”年轻人回答说。
“知道。”年轻人什么事都是急匆匆的,特里心中暗想,他们总是鲁莽冲动,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雷切尔就这样,不过,幸亏遇上了他。“好吧,年轻人,告诉我什么急事,说完我好喝咖啡。”
年轻人从夹克口袋里掏出一条手帕,小心地放在玻璃柜台上。里面是块旅馆用的小肥皂。
“这个,”他问,“够清楚吗?”
特里眨眨眼睛,“我今天早晨已经洗过澡了。”
“嘿,老人家,你看都不看,仔细瞧瞧。”
特里弯下腰,鼻尖距肥皂不到两英寸。
“你看到那印子没有?”年轻人问。
特里点点头。肥皂上是一把钥匙的模子。他从凹线和刻痕上看出,那是典型的耶鲁牌筒形钥匙。第一和第三齿比其他的长一点,这种钥匙通常是住宅和公寓房子大门用的。
年轻人拍拍特里的肩头问道:“够清楚吗?”
特里直起身子说:“干什么?”
“照样子再打一把啊。”
“那要看情况。”
“什么情况?”
“你找的人的技术。”
“不是钱?”
“不是钱。因为钥匙本身的打造费用并不高。”
“多少?”
“十美元。”
“十美元?老人家,你简直是在敲竹杠。一把这样的钥匙,顶多两块钱,而且到处都可以打到。”
“那么你到别处去打两块钱的好了。”特里不耐烦地说。
“五块怎么样?”
“十块。”
“你真逼得我没办法。”
“年轻人,是你自己逼自己,不是我。”
“好吧,十块就十块吧。多长时间可以打好?”
“中午。”
“不能早点吗?”
“不能,别走,”特里说着,走到柜台后面拿出一张卡片,“写下姓名和住址。我给你开一张预付十块的收据。”
“你不太相信人?”
“我相信上帝。”
特里回到他阴暗的办公室,冲好咖啡后,坐下来看报纸。最吸引他的新闻是一则盗窃案。一位实业家和妻子参加音乐会回来时,发现家中价值十万元的珠宝被盗。他们出门的这段时间,家里只有一位女仆。她睡在二楼,屋里没任何强行进入的迹象,所有能进入屋子的门窗全都好好地锁着。这对夫妻回家时,是用自己的钥匙打开车库,通过地下室进屋的。报道说,警方正在调查。
8点整,他开门营业。他所做的不过是把门闩拉开而已。二十分钟后,第一位顾客上门了。那是位上了年纪的女人,她手中拿着一把汽车钥匙,说是打不开车门。特里卖给她一管石墨,告诉她用法,然后打发她走了。不到9点钟,电话铃响了。特里伸手到柜台下接电话。
“怀特锁店。”
“是特里·怀特吗?”P12-14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金庸,他的武侠小说让亿万华人沉醉其间。在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4),他的悬念和惊悚故事像海啸一样席卷人类的心灵。
这是一位来自阴暗世界的传奇天才。在希区柯克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交给他一张字条,让他送给警察。警察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把他儿子关上五分钟,以示惩戒。警察照办。惊悚和悬念就这样戏剧性地在希区柯克的心灵上打上了沉重的烙印。他总是一个人关在黑暗的小屋中,缩作一团,瑟瑟发抖。对他来,恐惧并非一个突然飞过的蛾子,或阴暗角落里爬行的蜘蛛,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来自内心的战栗。任何物体的摆放和存在,对于他来说,都可构成威胁,让他的心灵备受刺激。他喜欢猎奇,对谋杀、下毒之类的事深感兴趣,被无所不在的邪恶现实深深吸引。正是这种来自童年的阴影和经历,让希区柯克理解了黑暗的力量。这种力量伴随他一生,渗透在他的影片中并释放出来。如《惊魂记》(Psycho,1960)中著名的浴室暗杀镜头,希区柯克始终用镜头来烘托和渲染恐怖的感觉,却并不表现任何直接的打斗冲突。危机和恐惧就在后面,让人惊悚。这部影片放映之后,成千上万的女性对浴室莫名恐惧,不敢洗澡。而希区柯克却说:“对我而言,《惊魂记》是个大喜剧。”
这位登峰造极的悬念和惊悚大师1899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蔬菜批发商家庭,从未受过正规的电影和戏剧专业教育。1920年进入电影圈做字幕设计。1926年拍摄《房客》,一举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这部电影当时被誉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好的影片”。1939年,应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制片人之邀,希区柯克到好莱坞执导他的《蝴蝶梦》一鸣惊人,捧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此后,希区柯克一发不可收拾,佳作迭出,拍摄了《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后窗》等杰作。
希区柯克的故事有自己一贯的模式,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根据他的理论,悬疑必须设计成这种紧张气氛:以观众为主线,通过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造成的,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但是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我们看到了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而他们却毫不知情;我们了解了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但是却无法推测下一步希区柯克会让他们发生什么事情!这种故事叙述手法,让人们回味无穷;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多部片子都成为经典,其中充满了希区柯克元素: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不可思议的男女角色关系、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色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智风趣的象征符号以及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这些元素成就了“希区柯克”这个与悬疑、紧张画上等号的代名词——让人感觉无助、惊吓,祈祷着接下来要(或不要)发生什么——而这就是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非常害怕跟警察打交道,以至于到了美国后,几乎不敢开车出门。有一次,他驱车去北加利福尼亚,仅仅因为从车中扔出一个可能尚未完全熄灭的烟头而终日惶惶不安。
他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他的知名度极高,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却离群索居,怕见生人,整天在家里跟书籍、照片、夫人、小狗、女儿为伍,还同很少几位密友往来。他很少参加各种社交聚会,不跟妖艳的女影星厮混。他除了拍片之外,的确是一心不二用的。有人问他,要是让他自由选择职业的话,那他愿意做什么,或者在他一生中想做什么。他回答说:“我不知道,我爱画,但我不会画。我爱读书,但我不是作家。我只懂得制片。我绝不会退出影界,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什么呢?”希区柯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准备制片上,他事先筹划一切,直到最后一个细节,并且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地去实现他的计划。
对于希区柯克来说,电影只是这么一种手段,它能使惊恐不安、经常被莫名其妙的内疚和焦虑所折磨的人们,通过导演对剧中人物的巧妙安排来排除内心的痛苦。他说:“戏剧就是将生活中的枯燥遗忘。”
也许正是由于希区柯克复杂的个性,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其丰富的意蕴,使得阅读他的作品成为一种巨大的享受。
《天才的阴暗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一生》一书中说:“他对人类的心理世界和异常精神状态有着深刻的体悟,这使他的作品有力、深刻而迷人,并使他成为一位与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爱伦·坡比肩而立的艺术大师。”
1979年,希区柯克80岁生日,坐在轮椅上,向前来道贺的人们致意:“此刻,我最想要的礼物是一个包装精美的恐怖。”一年后,他在洛杉矶去世。
希区柯克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连续剧。曾在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
这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编者竭尽所能,希望将这位大师的故事收集齐全,出版全集,但考虑到难免挂一漏万,故不敢称作“全集”。不过我们相信,这套书肯定是国内收集希区柯克惊悚悬念故事最多的。
在中国,希区柯克的电影、电视和图书一直备受欢迎,畅销不衰。我们相信,这些经典作品,必将像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代代相传,流芳百年。
编者
喜欢悬念故事的人,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希区柯克。这个对电影执着一生的胖老头,已经成为“悬念”和“惊悚”的代名词。
王强和王帆和史玉哲和向宏和孟冬冬编著的《如影相随的人》里所包含的绝大多数作品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未读完作品,任凭你如何猜测,你也猜不出真相!
世界惊悚悬疑大师、恐怖大师的扛鼎之作。
最经典、最权威、最全面、
最值得收藏的希区柯克故事集。
人类精神世界悬疑惊悚的代名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的精品作品荟萃。
恐怖片及悬念片的启蒙教科书,深刻洞察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
本套丛书一共八本,真金印制精装典藏,
当你一口气读到最后,只让人想放声尖叫。王强和王帆和史玉哲和向宏和孟冬冬编著的《如影相随的人》是该套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