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3个部分。基础篇:论述微处理器的软/硬件特性、存储器的基本接口技术以及输入输出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篇:论述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支持芯片和接口芯片的特性及其应用、各种系统总线的特性及应用、实用接口技术,应用实例也做了较多的调整与补充。提高篇:论述32位与64位处理器的软/硬件特性以及多核芯片的特点。
本书既考虑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顾及教材使用的连续性、突出应用能力、减少内容重复外,还具有优化课程结构、精练教学内容、拓宽专业基础、跟踪新型技术和方便师生教与学的特点。
本书第1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的“体系结构一组成原理一微机技术”系列教材之一,第3版教材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者根据近10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微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对前两版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新整合,使第3版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相应的变动。
全书分为3个部分。基础篇:论述微处理器的软/硬件特性、存储器的基本接口技术以及输入输出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应用篇:论述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支持芯片和接口芯片的特性及其应用、各种系统总线的特性及应用、实用接口技术,应用实例也做了较多的调整与补充。提高篇:论述32位与64位处理器的软/硬件特性以及多核芯片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第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
1.1.1 传统定义
1.1.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主机和外围设备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结构
1.2.1 微处理器的典型结构
1.2.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2.3 用三类总线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习题
第2章 8086微处理器
2.1 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
2.1.1 执行部件和总线接口部件
2.1.2 8086的编程结构
2.1.3 8086系统中的存储器组织及物理地址的形成
2.2 8086微处理器的引脚功能
2.2.1 引脚功能说明
2.2.2 8088引脚与8086引脚的不同之处
2.3 8086微处理器的基本时序
2.3.1 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
2.3.2 几种基本时序的分析
第3章 8086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4章 内存储器接口的基本技术
第5章 输入输出基本技术
第二部分 应用篇
第6章 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和串行接口芯片
第7章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第8章 模拟接口
第9章 计算机系统中的支持芯片
第10章 总线
第11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实用接口技术
第三部分 提高篇
第12章 32位微处理器的硬件特点
第13章 32位微处理器的软件特点
第14章 64位微处理器
第15章 多核芯片简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