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书名 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作者 季卫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暂无下载
介绍
编辑推荐

《法治秩序的建构》是一部涉猎广泛、内容凝练、同时又蕴含着深沉的现实关怀的学术论文集。本书在对中国的固有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社会变迁的实践以及西欧式控法治主义的各种学说和历史经验等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出了根据当下的客观条件创造性地建构民主法治秩序的一些基本设想,观点新颖并富有挑战性却不失稳健的衡量。

本书中关于程序革命、解释共同体贴内部的象征性符号互动、政治改革和法制改革从司法权合理化起步的可操作性方案、中国式审判过程中的选择空间、斯芬克司式的法官形象及其刷新、判决理由高于实质判断的原则、法律体系的多元化与论证性语言交流、关系社会中的自组织化机制、法律试行的反思作用、律师职业伦理的环状结构、以“后现代”作为解答现代化难题的辅助线等方面的一系列论述,展示了作者季卫东多年在海外治学问的部分重要心得。

内容推荐

这本论文集的初版、再版以及增补版记录了现代法治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十五年来制度变迁的曲折历程。时至今日,“法治中国”终于成为基本共识。但是,如何在权刀、规范、具体机制等层面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仍然是一项尚来完成韵浩大社会工程。结构转型或秩序重组的客观需求,正在呼吁羞法学理论创新。因而有必要梳理既有的思路,比较不同的主张,从现实的断层和隙缝里发现别开生面的契机。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法治秩序的建构(增补版)》所提出来的很多概念、命题以及学说的确具有某些承先启后的意义。作者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通过一系列叙事和诠释,确立了新程序主义的建构法学立场,把中国社会特有的多层多样性、关系网络性、局部与整体的同构性、互动性都嵌人改革机制的理解和顶层设计之中,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关于法治秩序生成、塑形、改造、规划的复眼式动态分析框架,观点新颖并富有挑战性.却又不失稳健的衡量。

目录

第一篇 制度创新的关键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一、序言:作为制度化基石的程序

二、现代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三、现代程序的结构与功能

四、程序与现代社会

五、中国法律程序的缺陷

六、结语:程序建设的程序

 法律解释的真谛——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

一、两种法律解释观

二、关于议论的法学理论

三、怎样解释中国的法律解释

四、结束语:分析判决理由

 法律编纂的试行——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反思机制

一、法律试行的概念和类型

二、法律试行的实践和问题

三、法律的反思化与试行的理性表露

四、结束语:试行与思考实验的结合

 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一、现代国家中的职业法律家群体

二、科举信仰与法律家的地位

三、法律教育和学识的价值

四、管理体制改革的起点——司法权合理化

 现代市场经济与律师的职业伦理——法律人文主义话语的比较分析

一、经济伦理.法治发律师的职业信念

二、法务市场中的三律背反

三、中国律师事务所国营化的逻辑

四、共同体自律与伦理的话语空间

五、结束语:多样性的伦理观与合法性的正义

第二篇 实践与争鸣

 第二次思想解放还是乌托邦?

一、批判的基础与基础的批判

二、中国人是崇拜制度还是轻视制度?

三、在制度创新的背后

四、以日为鉴看中国

 亦论制度的创新.移植以及自组织性

一、与“新左派”之争的实质问题

二、自组织性与思想方法

三、自发创新的代价与后发者利益

四、关系社会中的法制建设

 批判者的千虑与一失

一、关于中国市民社会论的问题的商榷

二、最重要的是自由权利的法制保障

 哈耶克的法治悖论:有机体与自由——兼与邓正来教授商榷对自生秩序观的学术评价

 施米特宪法学说的睿智与偏见

一、也许是“政治成熟的”,但绝非自由主义的同路人

二、魏玛宪法文本的最佳反面教师

三、人民决断的神话:整体同质性和意志表达

四、从“最大限度的代表”到“没有人民的国家”

五、多元化、分权以及法律程序的意义

六、直面制度性妥协的真决断

 为法理大辩论提供两个分析框架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法治的顶层设计

一、推行法治的两难与范式创新

二、从“零判决”到“无责任”的陷阱

三、司法民主化诱发“众愚政治”-

四、法治的基本维度:应然和调整

五、从调整的视角重新认识审判权

六、立法应然与司法调整以及作为媒介的律师

七、金融危机下的民主航海图与法治之锚

 中国司法改革的现状与目标

一、现行司法体制的特征和问题

二、地方党政机关干涉经济案件审判的若干实例

三、政治制约与司法审查以及律师的作用

四、最近十五年来司法改革路线的宏观分析

五、责任与程序的结合: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六、排除法官裁量权的尝试:电脑量刑

七、监督法官裁量权的尝试:舆论审判

八、怎样走出限制裁量权的中国怪圈?

 以“三审制”落实法治

一、两步骤重塑权威

二、“三审制”落实法治

三、“预算议会”化

四、“问责审计”模式

五、“司法审查”激活宪法

六、地方“法治竞争”红利

第三篇 法学前沿的景观

 社会变革的法律模式

一、伯克利学派

二、法律的三类型论

三、改革的纲领与实践

 法律秩序的传统与创新

一、法意识及其制度性条件

二、现代法的意识形态性

三、在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之间

 现代法治国的条件

一、传统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法治之路?

二、法与社会的深层结构及研究方法论

三、法与社会变革中的批判与建设

 法的根源与效果

一、法的文化多元主义的先声

二、法的结构与法行为

三、法与社会的镜像中折射的学术谱系

 “应然”与“实然”的制度性结合

一、法律系统:实践性推论的制度化

二、制度正当性的条件

三、法律决定从“一言堂”转向“群言堂”

 追求效率的法理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倾向

二、经济分析与实践推论

三、对于法律解释的认识

 法律变化的定量分析和预测

一、法的科学与法的技术——方法论之争

二、法的运作机制的理论结构

三、怎样理解法律预测中的客观性问题

 私法秩序与经济的发展

一、财产权观念的演变

二、现代契约法的基础

三、法律家在经济中的作用

 关系契约论的启示

一、契约法的程序化

二、关系网与关系法学的关系

三、市场组织和关系中的交易成本

 当事人在法院内外的地位和作用

一、从制度分析转向过程分析

二、合意与不合意之间的纠纷处理

三、个人在法律实施中的能动作用

 面向21世纪的法与社会——参加法社会学国际协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大会之后的思考

一、法制现代化与后现代主义

二、科学、规范以及故事

三、国际摩擦的法文化的背景

后记

随便看
Copyright © 2004-2023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